我們聽到智能手機市場飽和的聲音,已經有相當長的時間了。似乎從幾年前統計機構公開數據顯示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增速趨緩以來,“智能手機市場走向成熟,以及智能手機可能在數年后被新形態設備取代”的說法就不斷涌現。COVID-19和缺芯都讓智能手機市場的表現雪上加霜。不過這一市場的現狀,恐怕會比出貨量的單純變化表現得更復雜一些。舉個比較典型的例子:2020年智能手機市場整體是相當低迷的,因新冠疫情致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下降大約10%,將量級直接帶回到了2014年的水平。
但從智能手機供貨上游的一個例子來看,2020年Q1采用四顆攝像頭的智能手機已經占到了所有智能手機出貨量的大約20%。加上3D感知系統等新用例,這些都極大帶動了CIS(CMOS圖像傳感器)的出貨量。在此之前的10年間,智能手機CIS銷量翻了8倍。從我們的數據源來看,若以2020年Q1為基準,則2020年Q4的手機多攝帶來的CIS出貨量增長了32%。手機CIS 2020全年出貨量接近50億顆,對于索尼、三星、Omnivision、格科微這些企業而言,智能手機顯然仍是個相當火熱的市場。
這就讓智能手機市場顯得十分有趣。這次的封面故事,《國際電子商情》分析師采訪了幾家智能手機業務相關企業,來談談智能手機市場如今的發展現狀。
2021是強勢反彈之年?我們此前采訪過包括艾邁斯歐司朗(ams OSRAM)、vivo、Imagination、瑞薩等在內的企業。他們普遍認為智能手機市場仍然是大有可為的。Imagination和vivo還都給出了相關的數據證明。如Imagination Technologies產品管理副總裁Tony Smith就在采訪中援引了Strategy Analytics的數據,提及其研究報告預期了智能手機未來5年內的漲勢。
vivo執行副總裁胡柏山先生則在采訪中說:“從今年二季度IDC的數據來看,全球智能手機的反彈勢頭得以延續,總出貨量同比增長13.2%,高于IDC此前預測的12.5%!彪m然“中國區方面,需求的確低于預期,同比下降約10%!
不同統計機構的統計口徑和量級存在差別!秶H電子商情》此前參考比較多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數據。必須明確的是,2021年預期的智能手機出貨量整體都將高于2020年——畢竟去年是這些年來這一市場真正的低迷期。且今年Q1智能手機市場回彈力度的確也比較大:全球智能手機整體收益突破了1000億美元大關(達到1130億美元),同比增長35%。這應該是Counterpoint Research有記錄以來,首次有Q1突破1000億美元的。
而從出貨量的角度來看,2021年Q1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長20%,達到了3.54億臺。歐洲、中國、印度市場的表現都超過了預期。注意35%和20%這兩個數字,后文還會詳細提到。營收增長大于出貨量增長,基本可以說明,整體市場在往更貴的智能手機傾斜。
Q2的情況如胡柏山先生與Tony Smith先生所說,其總體也仍在同比增長。預計出貨量同比增長了19%,達到3.29億臺,但環比有下降。另一個重要數據是出貨營收同比增長25%,達到960億美元——這同樣是個不錯的數據。環比數據下滑與缺芯現狀仍是息息相關的。
但中國國內的智能手機市場卻截然相反:2021年Q2成為自2012年以來,最糟糕的一個Q2。中國國內智能手機銷量同比下滑6%,環比下滑13%。這其中有一個重要因素:華為造成的市場空缺難以在短期內填平。事實上這一季度華為的手機出貨量因眾所周知的原因,在國內的市場占比下滑到了10%,跌幅達到了72%;實際上,華為手機出貨量走低是從去年Q4開始的,到今年Q1其出貨量已低于1000萬臺——這是2016年以來的首次。
TOP 5的其他幾個智能手機品牌均因此有所斬獲,其中市場份額增長最快的是小米;蘋果在中國的市場份額這一季度增長了43%。如果基于營收數字來看,蘋果的增量恐怕會是最大的。但即便考慮市場份額開始上揚的榮耀,華為掉落的市場空間依然未能在短期內被填滿——這應該是這一季中國智能手機市場遭遇問題的最大外顯。
圖1: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2021預期下調),來源:Counterpoint Quarterly Smartphone Forecast
還有一個關鍵因素,部分OEM廠商與供應商表示2021年Q2關鍵組件的走量僅達成預期的大約80%。與此同時,受制于缺芯大環境,Q3的情況應該會更糟——這一點下文將會提到。所以雖然上半年智能手機整體市場在上揚,但那也只是相較2020年。Counterpoint Research的分析師甚至下調了全年智能手機出貨量預期:預計2021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將在14億臺左右,年增長率6%——原本預期當在9%左右(圖1)。幸存者偏差從2021年Q2的數據來看,國內智能手機市場份額目前最高的是vivo。胡柏山先生也說:“我們這兩個季度一直是穩中有進的!边@讓我們在收集采訪資料時感覺,本次選擇的幾個主要采訪對象,略有幸存者偏差的意味。他們大概不能代表智能手機平均市場水平。但其中的很多趨勢觀察,依然讓我們收獲不小。
艾邁斯歐司朗集團大中華區應用總監徐冰博士在接受采訪時說:“去年新冠疫情對整體智能手機行業帶來了不小的影響,更多的是對中低端市場的沖擊。由于我們的消費者業務主要以中高端智能終端為主,因此疫情對艾邁斯歐司朗的消費業務而言,整體影響不大!毙毂┦可踔撂岬筋A計艾邁斯歐司朗手機業務占比仍會有持續增長的態勢。
此前《國際電子商情》對于艾邁斯歐司朗的各類手機傳感器解決方案,尤其是3D dToF傳感產品多有報道。另一方面,以GPU/NPU IP為主要業務的Imagination對手機市場也十分看好——如今其GPU IP較多出現在了紫光展銳的SoC芯片中。Tony Smith說:“根據我們掌握的數據,相信隨著Imagination推出具有光線追蹤(Ray Tracing)等功能的領先產品,我們在手機市場的收入將繼續增加!
目前,手機GPU尚未加入光線追蹤特性,但業界普遍認為光追在手機上的應用是遲早的事。去年蘋果與Imagination再度簽署合作協議,亦有分析師認為是蘋果對Imagination光線追蹤技術的看好——這一點也將是近未來高端智能手機游戲特性的必選項。
那么這種“幸存者偏差”,以及徐冰博士所言疫情對于高端手機市場影響不大,是符合我們對于市場的觀察和認知的。針對這一點,可以先來談談市場的外在表現。大方向上,前文已經談到目前智能手機市場營收增長率是大于出貨量增長率的,這已經能夠很大程度表明手機ASP(平均零售價)在往上走。
頗有代表性的一則數據在于2021年Q1,蘋果iPhone 12系列的銷售額占到整個智能手機市場銷售額的大約1/3。按照總銷售額來排序,除了iPhone 12和iPhone 11以外,表現最好的還有三星Galaxy S21系列。銷售額前10的智能手機,占到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營收的46%。但如果按照出貨量來算,這些機型僅占到總量的21%。
更具體的數據是,高端手機(定義為>400美元的機型)2021年Q1營收占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65%。當然這一點與包括vivo在內的國內手機制造商如今正在往更高定位的市場做探索有關。
事實上,本次采訪我們也邀請了聯發科,他們并沒有給出正面回應。但我們十分清楚的知道,全球智能手機AP/SoC(應用處理器/片上系統)芯片2021年Q2的出貨量增長了31%。受到5G的驅動,以及聯發科更少受制于缺芯問題,包括RFIC、PMIC在內芯片產品,這一季聯發科的業績表現相當不錯。高通方面雖然受到供貨緊張的影響,但5G modem及其先發覆蓋射頻系統和全套解決方案,亦令其受益頗多。
似乎從這些贏家的層面來看智能手機市場發展,加上上游和下游還不大一樣(上游芯片企業因為技術革新,似乎受到下游出貨量的影響會顯著更;CIS市場就是個典型的例子,還有如RAM、NAND等需求量的提升),這些數據還真可能存在著比較嚴重的“幸存者偏差”影響。不過可以肯定的是,上下游對智能手機市場的看好是一致的思路,雖然下游競爭早就步入了白熱化。
高端市場的意外發展不過這不是全部。如前文所述,要了解高端手機在市場上表現出強勢——或高端手機基本沒有怎么受到疫情的影響,或許需要從多個維度來做探討。2021年Q2全球高端智能手機銷量同比增長了46%,比整個智能手機市場走快了26%。蘋果在其中拿下將近六成份額,iPhone的銷量表現也水漲船高。
如果對這塊市場做更細致的考察,僅看>800美元零售價的機型,則會發現其市場增幅達到了182%(圖2)。在>800美元的智能手機市場上,蘋果掌握著大約75%的份額——而在一年以前,蘋果在該價格段的市場份額是54%。這些都能看出更多消費用戶傾向于購買高端機型。與此同時,5G機型在高端設備中出貨量滲透率已經達到了84%,去年Q2還只有35%。當然包括三星Galaxy Flip/Fold等在內的折疊屏設備也在其中有少量刺激作用。
圖2:2020上半年與2021上半年全球智能手機不同價格區間的銷量占比,來源:Counterpoint’s Smartphone Market Pulse Service, H1 2021
要理解這一市場現象,首先還是需要理解COVID-19為什么對智能手機市場產生了影響。2020年上半年,新冠對于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產生了相當大的打擊。2020年Q1智能機出貨量同比下降13%,也是在這一季度智能手機出貨量自2014年以來首次跌破3億臺。中國這一時期智能機出貨量同比下滑27%。
此前《國際電子商情》在采訪瑞薩電子集團執行副總裁兼物聯網及基礎設施事業本部本部長Sailesh Chittipeddi博士時,他特別談到了智能手機市場的這一轉變。
“智能手機的購買基于體驗、觸摸感受,還需要看看拍照等特性用起來如何!彼源蟮氖袌龇较驅下購買手機的這種模式仍有較大的依賴性,顯然新冠在一段時間內阻斷了這一渠道!安簧偈袌稣{研數據都顯示,智能手機需求下滑比較大。不過到2020下半年,尤其是第四季度,5G手機以及更大屏設備會推升市場的重要性!盋hittipeddi博士說。
不過渠道不通不是全部,畢竟同期PC銷量就因為數字生活轉變而發生了上揚。此前有分析師認為,購買智能手機屬于自由可支配購買行為。在歷史特殊時期,人們總是會首先控制自由可支配購買行為。新冠的出現,導致人們換機周期變得更久。甚至在新冠所致的城市禁令解除的一段時間內,人們的消費行為模式都會發生轉變。
小品牌此時更難以生存,因為某些小品牌的銷售渠道普遍在線下。當時幾乎所有的主要OEM廠商均出現了出貨量下滑。2020年Q1,三星手機出貨量甚至下挫了18%,到Q2更是再度承受一波暴擊。
這一時期低端手機市場受到的影響明顯更嚴重。除了數值可給予直觀反映外,與社會經濟秩序恢復的不平均也有很大關系。尤其疫情期間,可在家辦公人群更偏高收入人群——或者說這類人購入高端手機的傾向性更顯著。他們的消費行為更多受到的是線上線下銷售方式的影響。
OEM廠商此間都著意于線上銷售方式,如胡柏山先生告訴我們:“疫情的確對我們線下用戶的互動帶來了些許不便。但我們通過‘無接觸銷售’‘延后售后服務’‘網絡直播銷售’等創新的方式,滿足用戶的購機需求,保證我們的服務不被疫情中斷!
對于更多的收入并沒有那么高的人群,如需要在工廠從事生產工作的或服務業從業者,他們無法享受在家辦公的便利,有時可能需要面對停工停產的窘境。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數據顯示,2021年Q1北美市場低于100美元機型的銷量相比2019年下滑十分顯著。其恢復是尚需時日的。
更有趣的是,如Verizon、AT&T等北美運營商眼見智能機市場疲軟,今年年初還開始搞iPhone 12、Galaxy S21等機型的降價促銷——iPhone 12的價格降幅達到700美元。當然前提是用戶需要使用更高額的月話費套餐。這實際上進一步促進了高端機型的銷售。
說到底,宏觀經濟趨勢乃是我們所見高端手機需求變大,而低端機型出貨量降低的主因。但這也不是全部。
缺芯成為一大變數徐冰博士在接受采訪時說:“疫情對智能手機造成的影響主要有幾個方面:一是上游的制造業停工,導致芯片、組件產能、供應鏈的支持等不足。代工廠進行組裝生產,由于疫情、產業鏈重構調整等原因出現產能不足,影響廠商的出貨量。二是消費端需求下降,尤其是線下環節。手機廠商運營成本加大,線下渠道受阻!
線下渠道受阻前文就已經提到了。而疫情導致電子產品供貨受影響,尤其半導體器件供遠少于求,也是導致高端智能機供貨壓力更小的原因;低端機型顯然就沒有這么好運。
“缺芯”原本最不該影響的就是智能手機。因為與HPC、數據中心、汽車等業務相較,智能手機應用場景是半導體上游企業的大主顧,更是尖端工藝走量攤博成本的一線市場。比如同樣的CIS芯片,汽車產品的需求量是完全無法與智能手機相提并論的。但汽車電子等市場的缺芯已無需贅言,智能手機如今也受到了影響。只是這其中的影響是不均衡的。
蘋果對供應鏈管控的到位,自然是其最低限度受缺芯大環境影響的關鍵。但蘋果作為電子器件需求的大客戶,臺積電等上游供應商總是考慮率先滿足這樣的大客戶;無論從利潤還是商業運作的角度,這也都十分符合直覺。
所以缺芯影響到的,首先就是中低端智能手機及其他消費電子產品。而且缺芯帶來的影響又是十分立體的。。今年《國際電子商情》雜志6月刊,報道過LCD面板的持續漲價,這與DDIC(顯示驅動IC)的供貨緊張又有密不可分的關系。這也影響到了智能手機供應鏈。
當然,缺芯不只是新冠爆發造成的。今年5月中國臺灣用水告急。穩定、高質的水源是半導體生產制造的基礎。臺灣此前幾個月面臨了56年以來最嚴峻的缺水問題,其氣候原因并非本文要探討的重點。但以臺灣在半導體制造與封測方面的地位,缺水也進一步惡化了缺芯問題。
缺芯局面是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的,臺積電和Intel今年年中都明確表示過,半導體供需不平衡的局面至少要持續到2022年年末。今年9月,臺積電對晶圓價格做了調整。從2020年到2021年Q3,成熟工藝節點的晶圓價格上漲了25%-40%;預計2022年還會有10%-20%的上漲空間。而先進工藝所受影響則更小。
芯片供應商會將這部分成本轉嫁給OEM廠商——主要是中低端芯片產品。OEM廠商是否會將成本轉嫁給消費用戶,這是個未知數——他們也可以通過其他方式來做BOM成本的均攤和優化。但如果OEM廠商采用這樣的方式去運營,則將進一步影響中低端智能手機產品的銷量。
諸多因素的綜合也給今年下半年,乃至明年智能手機出貨量增加了不確定性,尤其是中低端智能手機——如前文所述,這是中低端消費群體購買行為變化;中低端智能手機相對受到缺芯和供貨緊張的影響更大;以及所致這一價位段機型均價上漲(和手機整體ASP提升),共同促成的。即便大概像iPhone 13這樣的高端機型大賣,仍是意料之中的。
圖3,2012-2026智能手機ASP走勢與預測;來源:Strategry Analytics市場還有驅動力嗎?除了高端機型以外,從中長期的眼光來看,如文首所述的共識存在,即智能手機市場仍大有可為。這一信心的根源是在刨除缺芯、疫情這些客觀因素影響,智能手機如今的驅動力也仍然不少。這些驅動力都有機會促成較大范圍內的手機更新換代。
徐冰博士總結的一句話特別到位,對于智能手機而言,“目前市場上‘飽和’的說法,主要是指量的飽和,而不是質的飽和!毙毂┦繌娬{,“比起前幾年,智能手機市場增速有所放緩,接近飽和。但這不代表技術上的飽和。面臨豐富的未來應用場景,智能手機的功能、技術創新,仍有非常廣闊的空間!
胡柏山先生則說:“這種‘狼來了’的說法已經多年,但今年其實一直保持相對穩定的狀態!薄笆謾C技術革命的浪潮,是一浪高于一浪的,一個技術不斷快速迭代的市場,是不可能在短期內萎縮的。因為新的技術會刺激新的需求!薄敖衲,隨著制造技術的升級,大多數用戶換手機并不是因為手機壞了,而是因為新技術的誘惑!碑斎贿@樣的說法其實也部分佐證了高端機型依舊可以走俏的現實。
5G顯然是這兩年刺激智能手機銷量的關鍵因素。從2021年Q1數據來看,5G手機占到全球智能手機營收的2/3,出貨量占比則在40%左右(這也表明目前5G手機還主要在中高端市場)。在速度上是快于4G的。200-399美元價格段的中端5G手機于Q2的同比增速達到了193%。vivo在這其中拿下了30%的市場,是為全球最高,當屬5G手機部署比較激進的了。
而5G又會同步帶動手機內部其他組成部分的升級,典型如RAM、存儲,以及對應于更多數據的處理算力需求等。這都是市場機遇。
胡柏山先生此前在戰略說明中提到過目前vivo設定了“四個長賽道”,設計、影像、系統、性能。胡柏山先生說這是“基于我們對于用戶長期需求洞察提出的!
vivo前不久發布的自研V1圖像處理芯片就是“影像”“長賽道”的產物之一;除此之外,此前vivo也和蔡司合作成立影像聯合實驗室,聚焦于光學成像。手機成像普遍被認為未來還有很大發展空間。這是智能手機特性可做創新的一個例子。
“消費者對照片質量要求越來越高,智能手機供應商持續致力于提升圖像質量,希望獲得差異化競爭優勢!毙毂┦空f,艾邁斯歐司朗在這方面有光感傳感器、光譜傳感器做成像輔助。此外,“除了拍照的亮度和色彩質量外,傳感技術和光學技術在智能手機上還有許多非常有想象力的應用場景,包括AR/VR應用,心率、血氧等個人健康管理,甚至光譜儀等技術的融合,實現對食物糖度、新鮮度進行檢測等功能!
游戲方面,Tony Smith從手機GPU的角度提到“4級嵌入式光線追蹤技術”,能夠“帶來明顯的性能/功耗優勢”!案叨耸謾C方面,到2024年,光線追蹤可能會成為手機的‘必備’功能。豐富更逼真的內容和游戲機級別的視覺體驗將會激發消費者的興趣。對中低端手機產品而言,GPU的效率自然很重要。同時通過AI增強的攝影圖片、超分辨率和存儲帶寬也是很關鍵的地方!边@是Imagination的殺手锏。
在我們看來,這些都是各廠商從自己的角度出發提及的一些智能手機未來可發展的亮點,實際可挖掘的技術點可能還有很多。胡柏山先生在采訪中提及:“隨著物聯網與生活、甚至生產場景智能化的融合,智能手機將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它將作為接口和控制平臺、提供智能辦公、智能家居、旅行、汽車駕駛等各種場景的解決方案,滿足用戶的智能化要求!
用徐冰博士的話來做結,從質的角度,智能手機的功能、技術創新,仍有非常廣闊的空間。即便我們認為,在短期的半年到一年左右的時間里,這一市場因部分客觀因素仍存在著相當的不確定性。